引言
丹东,这座位于辽宁省东部的边境城市,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将从丹东农村的基本情况、产业特色、建设成果等方面入手,分析当地乡村振兴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总结发展的思路。
一、基本情况
丹东市的13个丘陵地区乡镇(东港市黑沟镇、长安镇,凤城市,宽甸县虎山镇、青椅山镇、杨木川镇、毛甸子镇)拥有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1348个,农户5.5万户,总人口22.3万人,劳动力1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率高达58.2%,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21.1%。丹东农村拥有丰富的耕地和林地资源,户均耕地10.98亩,林地59.95亩。
二、产业特色
丹东农村产业特色鲜明,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粮食生产:丹东市是辽宁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2022年人均粮食产量为516.5公斤。丹东农业产出类别丰富,包括山货、药材、水果、食用菌、蔬菜、水产、肉类等。
特色农产品:丹东被誉为“贡米之乡”、“柞蚕之乡”、“草莓之乡”等,草莓、蓝莓、奇异莓、板栗、石柱参、梭子蟹、黄蚬子、杂色蛤等优质特色农产品享誉国内外。
农业科技:丹东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农作物和畜牧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8%和96%以上。
三、建设成果
近年来,丹东农村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取得初步成果,基本完成农村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
土地流转:土地流转速度明显上升,流转总面积达15.7万亩,流转率达37.1%。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电商平台:村电商平台已运营将近3年,累计销售农产品销售额达30多万元。
四、存在问题
尽管丹东农村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农村产业结构仍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人才流失: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五、发展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丹东农村应采取以下发展思路: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总之,丹东农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不断努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丹东农村必将在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