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建设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滁州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旨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本文将揭秘滁州农村集中居住点的选址、规划和生活变迁。
一、选址原则
- 区位优势:选址充分考虑交通便利、靠近城镇、靠近耕地等因素,方便农民生产生活。
- 环境友好:避开环境污染源,保障居住环境优美,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利用。
- 可持续发展:考虑长远发展,确保农村集中居住点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规划布局
- 功能分区:合理划分居住区、生产区、生态区等功能分区,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和谐统一。
- 建筑风格:注重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既满足农民居住需求,又体现地域文化。
- 基础设施:完善道路、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 公共服务:建设学校、医院、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农民基本需求。
三、生活变迁
- 居住条件改善:农民从分散的农房搬入集中居住点,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 生活质量提高:农村集中居住点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 生态环境改善:集中居住点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 乡村治理优化:农村集中居住点有利于乡村治理,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四、案例分享
以滁州市南谯区为例,该区通过实施“宜居乡村更新”工程,探索土地相对集中与集约化利用,形成了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和发展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 试点筛选:以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和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为基础,全面掌握农户宅基地、耕地、产业资源与村庄保留等情况,择优筛选试点村。
- 做足调研: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征求各方意见,形成综合意见书,确定最终设计蓝本。
- 统筹利用:支持村集体在居住区周边规划布局产业用地,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
- 共享资源:规划释放空间,引导农民拆除危旧房和闲置房,跨组重新分配宅基地,引导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
五、结语
滁州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和精心实施,有效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提高了农村人居环境。未来,滁州市将继续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