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乡村改造的新路径。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瑶圩乡的“宅改”工作,便是其中一例。本文将揭秘东乡村改造的历程,探寻旧貌换新颜背后的故事。
一、宅改工作背景
宅改,即宅基地制度改革,旨在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东乡区瑶圩乡作为宅改试点,积极探索“谋、退、拆、改、管”工作法,稳妥有序推进宅改工作。
二、宅改工作具体措施
谋划:东乡区瑶圩乡通过召开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会,建立村民微信群,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提高村民对宅改工作的认识。
退宅:针对一户多宅问题,全部收回多宅部分;针对建筑超面积问题,由村小组集体商议制定有偿使用费收取办法。
拆旧:对附属房、围墙超高、超大,影响村民建房、交通建设的全部予以拆除。
改宅:创新制作农村宅基地退出证明(地票),出台宅票制度,明确记录之前房子的四址、面积及以后建房的要求、程序等。
管理: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持续释放宅改增值效益,擦亮乡村特色的宅改工作品牌。
三、宅改工作成效
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宅改工作,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处理等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优化乡村规划建设:大力抓好自建房管控,不断优化乡村规划建设。
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新坊组建设村民娱乐健身广场、停车场和公共果园,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退出2栋闲置宅基地改造成爱心菜园、儿童乐园,形成便利快捷的乡村生活圈,预计每年可以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3万元收入。
提升村民幸福感: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四、宅改工作启示
以人为本:宅改工作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宅改方案。
创新机制:探索宅基地退出、流转、复垦等新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持续发力:宅改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东乡区瑶圩乡的宅改工作,为我国乡村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相信在各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更多乡村将旧貌换新颜,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