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这里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然而,近年来,巴东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使乡村小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被誉为偏远山区的教育奇迹。
一、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巴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将教育投入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巴东县累计投入近10亿元用于教育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巴东县新建、维修校舍14.18万平方米,建成留守儿童之家72个、乡村学校少年宫11个、录播教室27间,累计配备各类班班通设备1010套,添置课桌凳2845套。
教育信息化:巴东县投资近亿元全面改薄,基本实现班班通设备全覆盖,为农村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校园环境:巴东县投资1亿余元改善校园“三防”建设,实施运动场改造、护眼灯、趴睡变躺睡等项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巴东县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培养:巴东县实施“名师工程”,培育出130余名省、州骨干教师,实现教师队伍全员提升。
教师交流:巴东县通过“青蓝工程”,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梯队式发展,促进教师之间交流与成长。
教师待遇:巴东县落实交流轮岗补助、绩效激励、职称倾斜、住房保障等教师交流激励保障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三、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巴东县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教联体建设:巴东县神农中小学与边远乡镇的巴东明德外国语学校、水布垭中小学组建教联体,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农村边远山区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移动课堂”:巴东县特校野三关分校探索出“345”订单式移动课堂”新模式,为偏远山区的特殊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会飞的盒子”:清华大学师生打造的“会飞的盒子”项目,为巴东县石马小学的孩子们提供模块化宿舍,解决上学路途遥远的问题。
四、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推动教育发展
巴东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发展,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共同参与的教育发展格局。
对口帮扶:北京30年对口帮扶巴东山区教育,为巴东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公益项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公益组织为巴东山区教育提供资金、物资、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爱心团队:湖北巴东90后乡村女教师易露创建爱心QQ群,帮助山区孩子,让爱在深山中传递。
总之,巴东县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社会力量参与等措施,使乡村小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偏远山区的教育奇迹。这些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