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风拂面,安徽省的乡村大地再次焕发生机。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早稻插秧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体现了农民们的辛勤劳作,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
插秧忙,农事节奏紧凑
在舒城县千人桥镇,农户们抢抓农时,组织人力、机械,全力栽插早稻、再生稻秧苗。农机手驾驶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发动机的哒哒声,一片片新绿在田野里蔓延开来。据悉,千人桥镇是产粮大镇,耕地面积5.7万亩,今年早稻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再生稻种植面积2100亩。
在来安县大英镇,农户黄吉林正忙碌地人工插秧。他一边握住秧苗,一边将秧苗插入稻田中,动作熟练而有序。黄吉林介绍,人工插秧要掌握好要领,一次插入的秧苗在三株左右,插秧的深度在2厘米左右,秧苗之间还要保持同等的距离。
机械化助力,提高生产效率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宣城市宣州区,农户们采用无人机进行施肥,一架无人机只需花费1.5小时,就能完成这批中稻的施肥,效率是人工的10倍。在滁州天长市,机械插秧面积超过了83%,农户们放水灌田,栽种水稻,最大限度缩短农忙时间。
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在安徽肥西县山南镇,全生物降解地膜加覆膜机插秧一体化作业机正在作业。这种地膜由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材料制成,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微生物作用完全降解,无残留污染。全生物降解地膜具有控草减药、节肥节水等多种优势,可以在增产20%的同时,减少30%的化肥使用量。
在实施“两强一增”行动的引领下,安徽省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全力以赴加快水稻栽插进度、加强小麦病虫害防治,确保粮食稳产增收。
丰收序曲,田园风光里绽放希望
早稻插秧,是安徽省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成果。在科技的助力下,安徽省的农业生产正朝着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安徽省的乡村田园将迎来更加美好的丰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