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趣投网 > 房产动向 > 正文

企业 产能过剩企业怕断贷财务造假:亏损10亿称赚5千万

导语:【产能过剩企业怕贷款断供财务造假:亏10亿就赚5000万】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我国东、中、西部10多个省份调研了解到,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部分企业已完全成为依靠借贷生存的“僵尸企业”, 而一些困难企业“仍然在吉他背后对我们遮遮掩掩”,不愿报告真实情况,甚至故意隐瞒财务状况,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业内人士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务之急是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产能过剩企业怕贷款断供财务造假:亏10亿就赚5000万】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我国东、中、西部10多个省份调研了解到,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部分企业已完全成为依靠借贷生存的“僵尸企业”, 而一些困难企业“仍然在吉他背后对我们遮遮掩掩”,不愿报告真实情况,甚至故意隐瞒财务状况,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业内人士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务之急是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通过“扶底+改革”有效释放风险,通过“断臂求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参考报)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我国东、中、西部10多个省份调研了解到,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部分企业已经完全成为依靠借贷生存的“僵尸企业”,而一些困难企业“还在吉他背后对我们掩耳盗铃”,不愿报告真实情况,甚至故意隐瞒财务状况,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业内人士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务之急是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通过“扶底+改革”有效释放风险,通过“断臂求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产能过剩加剧催生了“僵尸企业”

据记者调查,从去年开始,我国煤炭、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部分企业完全成为依靠借贷生存的“僵尸企业”。

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炭行业价格暴跌,导致整个行业亏损。据记者在煤炭大省山西调查,2014年7月以来,山西煤炭行业连续亏损。据相关统计,去年前三季度,山西煤炭企业亏损70多亿元。

据山西省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信息,目前山西大部分钢铁企业处于亏损和严重亏损状态,20多家重点企业中有7家已完全停产,其余企业大多处于“出血”生产,产量有限,部分企业负债率高,连年亏损。

除了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重化工业外,造船等领域产能过剩尚未完全消化。2015年以来,国内很多造船企业都破产了。南通中远船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建军告诉记者,船务公司倒闭很多,尤其是民营船厂,造船产能过剩问题非常突出。估计会淘汰40%左右的船公司。

产能过剩的行业越困难,资源资本就越稀缺。据记者调查,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由于资金链紧张,财务成本大幅上升。很多经营困难的企业“还在吉他后面把半张脸对我们遮着”,不愿报告真实情况,甚至故意隐瞒财务状况,造成“不确定性”的风险。

为了防止银行贷款中断导致资金链断裂,金融欺诈在煤炭、钢铁等行业普遍存在。原中华全国工商联冶金企业商会名誉会长赵表示,在70家国有钢铁企业中,只有10家左右略有盈利,其余均为亏损,但许多钢铁企业的财务报表显示“盈利”。“例如,一家钢铁公司的报告显示利润为20亿元。结果,我们的调查发现,这笔钱是通过出售资产获得的,公司将这笔收入“变成了‘利润’。”

“煤炭公司还有三五个艰难的日子,今年很多公司可能活不下去。”一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大型煤炭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去年的报告显示利润为5000万元。事实上,这是一个“虚假账户”。其实亏了10多亿。为了防止银行放贷,把之前的积蓄都做了。资金已经到账了。”

中部某省某大型钢铁企业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以上企业贷款占比60%,现在只占比5%到6%,利率也涨了20%到30%。“现在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80%,主要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营。如果银行贷款无法发放,公司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

“很多公司都不愿意被举报。据估计,“僵尸企业”的实际数量可能是报道数量的几倍。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某地级市经济信息委行业管理科负责人说。

据赵介绍,目前,中国钢铁行业有1.3万亿元的银行负债和2万亿元的非银行负债。在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过程中,这些负债很容易形成债务风险。“尤其是民间借贷,债务信息不明,三角债、多角债充斥其中。对于这种不确定的风险,需要密切关注。”

“僵化而不后退”只是因为它还没有达到绝境

据记者调查,煤炭、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存在大量亏损企业和“僵尸企业”。这些企业为了生存,不惜恶性竞争,降价销售,陷入“多产多亏”的恶性循环。

“钢铁只要生产出来还是可以卖的,但是价格太低,亏本赚钱”。某大型钢铁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我国钢材出口量达到1.1亿吨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说明市场对钢材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一些煤炭大省甚至出现了“亏损多、过度开采多”的奇怪现象。有企业领导反映,不管开采与否,矿山的维护成本都是“刚性”的。为了“稀释”这些成本,维持现金流,一些企业会尽可能多的开矿。企业越大,现代化水平越高的企业,过度开采的情况越严重,一些煤矿的实际生产能力是设计生产能力的几倍。

这种不正常的过度开采不仅进一步加剧了煤炭市场的下行压力,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据记者调查,“僵尸企业”之所以不愿意退出,是因为没有被逼到绝境,产品还有一定的市场空,资金链没有断裂,有的国企甚至可以从银行贷款,有的企业因为欠工资、欠税、欠材料而死不掉。此外,银行债务风险、就业压力、财政收入等因素都制约着“僵尸企业”的退出。无论企业本身,地方政府,银行,都想进行一段时间,“不想先死”。

受访者普遍认为,只有果断处置“僵尸企业”,产能过剩的行业才能正常发展,但在处置“僵尸企业”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政府与市场的界限。政府应着力解决“市场失灵”的剩余矛盾,把握好机会节点,避免过度的行政干预和“吃力不讨好的产出”。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但我国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已经不能单靠市场解决。因此,有必要分析哪些行业是由市场因素造成的,哪些行业是非市场因素造成的,政府应该出台措施解决“市场失灵”的产能过剩。

“触底+改革”有效释放风险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发达国家应对产能过剩有先例,中国需要探索中国特色的去产能道路,妥善解决产能过剩矛盾。

首先,完善“后盾”政策,引导“僵尸企业”有效退出。记者发现,不同类型的“僵尸企业”在退出时有不同的风险点。国有企业关注的是下岗职工和失业带来的社会风险,民营企业更多的是资金链断裂带来的财务风险。鉴于这些风险特征,各级政府需要提前制定一个“自下而上”的计划。“比如在债务清算方面,政府要通过法律程序优先保障30万元以下债权人的利益,将企业退出带来的社会风险降到最低。”河北省冶金工业协会副会长宋说。

其次,完善配套政策,制定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基层干部反映,由于缺乏操作规程,一些解决产能过剩的文件在地方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比如国家虽然鼓励企业并购,但是在审批、税收、土地出让等方面缺乏明确的政策,给基层运营带来很大困难。“并购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审批时间长,交易成本高。我们感觉公司没有热情。”浙江省经济信息厅的一名干部说。一些商界领袖还表示,希望在税收、土地和资本方面出台高“含金量”的政策。

第三,抓住“窗口期”,推进改革,从源头上解决产能过剩的症结。据调查,目前国有企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有国企负责人反映,国企由于其物理机制,效益普遍不如私企。当前经济下行,企业困难,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窗口期”。希望政府能加快国企改革,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趣投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qthbsb.com/fangchang/750846.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数据 今日沪指跌0.30% 建筑材料行业跌幅最大 下一篇: 花呗 花呗是自动还款吗 花呗该如何进行还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