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趣投网 > 汽车评测 > 正文

企业 想接轨注册制 当下IPO审核就别过于吹毛求疵

导语:IPO被拒后,仍可通过重组“快速”上市,这是证监会近期发布的救市大举措之一。但是,这里的“快”字在一些媒体上被引用。可见,即使把策划重组上市的时间从三年缩短到六个月,对大家来说还是有点长。监管不能马虎据说,为防止监管套利,维护市场秩序,对IPO被拒绝的企业设定三年期限,以规划重组上市。如果这种说法成立,为什么现在有所改变?现在截稿时间缩短了就没有所谓的监管套利了吗?还是说现在的市场秩序好到不用害怕

IPO被拒后,仍可通过重组“快速”上市,这是证监会近期发布的救市大举措之一。但是,这里的“快”字在一些媒体上被引用。可见,即使把策划重组上市的时间从三年缩短到六个月,对大家来说还是有点长。

监管不能马虎

据说,为防止监管套利,维护市场秩序,对IPO被拒绝的企业设定三年期限,以规划重组上市。如果这种说法成立,为什么现在有所改变?现在截稿时间缩短了就没有所谓的监管套利了吗?还是说现在的市场秩序好到不用害怕一些监管套利?前后好像有些矛盾。

监管的关键作用是防止重大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但是,如果人无所畏惧,不仅容易分散本应集中在细节上的主要监管精力,更重要的是,如果市场过于谨慎,改革开放就难以释怀。我们的市场之所以这么多年在良好的经济形势下一直上不去,明眼人不难看出,这或多或少与某些方面的过度监管有关。

如果像证监会发言人所说的“剔除原因整改后,有很多公司治理规范、盈利能力良好的企业”,那么反思不仅要将IPO剔除企业的规划、重组和上市间隔时间从三年缩短到六个月,还要解决证监会发言人提到但没有具体落实的另一个问题:“统一剔除企业重新申报IPO的监管标准”。也就是说,既然上述企业在6个月的间隔期后具备了规划重组上市的条件,那么在同等条件下也应该可以申报重新上市。

其实只要你稍微熟悉一下企业管理的具体做法,就不难理解,任何一个想被称为“规范的公司治理,良好的盈利能力”的企业,都不是一天就能见效的。虽然在申请IPO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只要不影响“公司治理规范、盈利能力好”的基本面,也不一定会出现什么大问题。如果仅仅6个月就能纠正,为什么会影响其IPO的采纳?由此可以发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我们IPO在严格审查申报企业的时候是不是有点太挑剔了?我们的城市应该对此进行深入思考。

审计不能只关注形式

以往IPO审核过于注重形式,却放过了一些在公司治理、盈利能力等基本方面不符合上市要求的企业。这也是为什么欺诈发行和虚假上市现象至今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这方面,在目前的情况下,严格审查可能仍有一些客观必要性。但是,不缺黄金,没有人是完美的,上市条件也不一定非要完美。严格审核IPO不等于因为噎废食。如果把“公司治理规范、盈利能力好”的企业,因为在某些细节上坐得合适,在排污的时候一起扔出去,对于迫切需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资本市场来说,无疑是更大的损失。

证监会在修订重组规则时,允许符合条件的IPO被拒企业在6个月期满后计划重组上市,相当于为那些“公司治理规范、盈利能力良好”的企业打开了一扇窗。但是,笔者认为,开窗不如开道。考虑到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既然注册制改革迟早要推进,为什么不把避免错杀的命题交给新的IEC提上日程呢?

按照现任证监会主席提交人大常委会审批的方案,注册制度改革已经拖了两年,现在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如何将IPO纳入注册制度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登记制度的本质应该是宽进严出。符合条件的可以上市,不符合条件的坚决退市。过分追求正式审计除了鼓励欺诈之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好处。既然独角兽新政仍然可以为“同股不同权”且尚未实现盈利的高科技企业开辟一条上市之路,那么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允许那些被拒绝的“公司治理规范、盈利能力良好”的IPO企业进行重组上市计划或重新申请IPO呢?至于未来将与注册制度改革相适应的IPO,更自然的是,企业不应该脱离所谓的过于形式主义的严格审查。这不仅是纾困期间的暂时需要,也是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支撑和服务实体经济作用的根本和长远利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趣投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qthbsb.com/qiche/744470.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股份 1185公司预告中期业绩 185家增幅翻倍 下一篇: 病毒 新冠病毒未散 “资产荒”下高流动性产品备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