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辽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在农村水稻种植领域进行了诸多试验和创新,旨在破解传统种植模式中的难题,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本文将探讨辽宁农村水稻试验中的关键环节,分析传统种植的革新之路。
一、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应用
1. 技术背景
使用生物可降解地膜是辽宁农村水稻试验中的重要举措。这种地膜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既能保水、覆草,又能降解成为有机肥料,实现了绿色环保。
2. 应用效果
据实地调查,采用生物可降解地膜直播的水稻田,平均亩产达到1500斤,创近年来的最高记录。这一成果得益于生物可降解地膜在保水、保温、抑制杂草等方面的优势。
3. 产业链延伸
中国石化旗下的可降解材料品牌“善解”为这一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工艺技术和产品配方。
二、水稻覆膜直播技术
1. 技术原理
水稻覆膜直播技术是将催芽后的水稻种子通过覆膜直播机器播入平整的田地里,一次性完成覆膜和播种两个环节。
2. 技术优势
与传统水稻种植模式相比,水稻覆膜直播技术简化了生产过程,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3. 应用案例
仪征化纤与辽宁裕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辽宁盘锦市采用水稻覆膜直播技术,连续三年实现了水稻播种覆膜和打穴播种一次完成的水稻种植湿式覆膜直播技术示范。
三、稻渔综合种养
1. 技术背景
稻渔综合种养是将水稻种植与渔业养殖相结合,实现生态循环农业。
2. 技术优势
稻渔综合种养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
3. 应用案例
辽宁省计划年内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5万亩,试验示范新品种10个以上,以品种为引领、品牌为纽带,推动绿色、标准化生产。
四、优质水稻种植新技术
1. 技术背景
优质水稻种植新技术包括绿色稻米、有机稻米生产技术,稻田生态种养除草、肥料运筹技术,水稻机械化栽培、储藏加工技术等。
2. 技术优势
优质水稻种植新技术可以提高稻米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3. 应用案例
辽宁省在东部山区推广优质水稻种植新技术,通过绿色稻米生产技术、稻田养蟹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有效提升了东部山区优质水稻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
1. 技术背景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是采用现代农业设施技术手段,通过统一晒种、浸种、消毒、催芽,统一配制营养土,统一施肥、控水、控温以及统一防治病虫草害等综合技术措施培育壮秧。
2. 技术优势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节水、省种、省时,增产、增效,有效规避了春季低温、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对水稻育苗影响。
3. 应用案例
辽宁省政府安排水稻大棚育苗专项扶持资金,加快了水稻工厂化育苗进程。
六、高耐盐碱水稻种植
1. 技术背景
高耐盐碱水稻种植是我国北方地区解决盐碱地水稻种植难题的重要途径。
2. 技术优势
高耐盐碱水稻种植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3. 应用案例
盘锦北方耐盐碱水稻专家工作试验基地,地处辽东湾畔、辽河入海口附近,紧邻海岸线有大面积的盐碱地资源,为东北地区高盐碱土地水稻的种植及利用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七、稻鸭共作
1. 技术背景
稻鸭共作是将水稻种植与鸭子养殖相结合,实现生态循环农业。
2. 技术优势
稻鸭共作可以除草、杀虫、松土、施肥,降低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节省人工费用。
3. 应用案例
台安县达牛镇的农院家庭农场采用稻鸭共作模式,种植有机水稻106亩,实现了鸭促稻长,稻促鸭肥的良性生态循环。
八、总结
辽宁农村水稻试验在传统种植的革新之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生物可降解地膜、水稻覆膜直播技术、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水稻种植新技术、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高耐盐碱水稻种植、稻鸭共作等创新举措,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未来,辽宁农村水稻试验将继续探索,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