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趣投网 > 股票行情 > 正文

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与人类文明演进

导语:据:中共十八大将“信息化”纳入“新四化”,确立了“大幅提高信息化水平”的战略目标;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围绕“信息革命与生态文明”这一主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以资借鉴。人类社会的发展离

据:中共十八大将“信息化”纳入“新四化”,确立了“大幅提高信息化水平”的战略目标;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围绕“信息革命与生态文明”这一主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以资借鉴。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伟大的技术革命使人类文明的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即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现在正走向生态文明。从本质上说,文明的每一次变革都是生产力的飞跃,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都是由于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的每一次发生,都是建立在人类文明在其发生之前所创造的发展成果之上的,是对以往技术革命的升华。

一、猿告别原始文明

告别类人猿

我们的祖先最初在获取食物维持生命方面与其他动物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用手和牙齿。渐渐地,因为人类智力的发展远远超过其他动物,人类知道如何使用天然的木棍和石头来获取食物和保护自己。比如人类不仅懂得用摘下来的石头和棍子捕猎动物,而且逐渐意识到抓到猎物后,不仅要用手和牙齿撕扯皮毛、割筋肉,还要用有锋利边缘的摘下来的石头进行切割。就这样,我逐渐学会了使用工具。在实践中,人类逐渐认识到,有些石头,比如砾石,在岩石上破碎时,可以产生棱角分明的岩石,于是慢慢学会了用石头击打另一块石头,使其产生棱角分明的岩石。这就是历史学家所说的石器制造,也就是古代人类工具的起源。

有了手头的技术,人类可以实现自己的许多目标,克服许多障碍,将更多的自然物体转化为衣食住行中有用的东西。有了手中锋利的工具,人类终于在伴侣动物的世界里获得了统治地位,成为了一个不同于普通动物的物种。因此,古代人类依靠原始技术来区分自己和其他动物,这是猿类区分的标志,也是人类的基础。黑格尔说人因为自己的工具而具有支配外部自然的力量。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人,劳动从创造工具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创造了人类,技术把人类从动物界提升到了人类。

原始文明的典型科技成果

人类最早的技术成就——石器。原始社会最早的技术成果是石器。考古发现表明,旧石器时代,相对粗糙的石器主要是用石头互相击打制成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尖头工具、刮刀和剁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的制造技术从打磨发展到打磨。由沙子或砾石制成的石器更锋利,形状更规则。而在石器上钻孔的技术就出现了,从而制造出石铲、石镰、石锄、石杵、石臼等工具。

人类的第一项发明——弓箭。大约14000年前,人类发明了弓箭。弓箭的发明使人类在狩猎活动中拥有了远程杀人武器,从而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弓箭的发明是人类的“第一项发明”,也是人类第一次将简单的工具转化为复合工具。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指出的:“有了弓箭,猎物就成了日常的食物,打猎成了普通的劳动部门之一。弓、弦、箭已经是很复杂的工具了。发明这些工具需要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相对发达的智力,所以我们应该同时熟悉许多其他发明。.....愚昧的弓箭是野蛮的铁剑,文明的火器,是决定性的武器”。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钻木取火。与弓箭的发明相比,人工造火是原始社会更重要的技术发明,人工造火技术的发明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早在50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自然火。然而,手动点火要晚得多。在长期制造石器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了击石取火的方法,特别是弓箭发明普及后,产生了用弓弦在钻杆周围钻孔的想法,从而发明了钻具。人们利用钻具与被钻物体摩擦产生的热量,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技术。人工生火是原始社会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恩格斯指出:毫无疑问,就世界范围的解放而言,摩擦火仍然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火第一次统治了一种自然力,最终把人从动物王国中分离出来。人类用火后,改变了单一的饮食结构,通过熟食增强了体质,促进了人体特别是大脑的发展,使人类智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再次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原始文明的特征

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只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自然进行的。人类的一切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的依赖之上的。自然按照其固有的规律运行,但人有一些适应自然的策略,比如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在对中全新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研究中,梅策里塔发现,在中全新世,美国南部高平原地区干旱非常严重,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枯竭,人类捕食的野牛数量减少。这些导致了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如当地放弃定居点,打井获取地下水,以及扩大饮食范围。然而,人与自然保持着原始的共生关系。

在它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人类与森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的祖先逐渐从森林动物的一员进化到今天的人类,人类走出森林,依靠森林生存。食物、衣服、栖息地等。早期人类获得的与森林密切相关。刚离开动物界的猿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对自然的依赖性很强。猿人刚从树上踏下地面,对森林的依赖尤为明显。恩格斯曾指出:在人类的童年时代,“人们仍然生活在他们原来的地方,即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它们至少部分生活在树上。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能在大兽中生存。”事实上,古代祖先对衣服、食物、住所和交通的大部分需求都取决于森林的无私贡献。中国古代有古人“食动植物之肉,采树之果”,“筑树为巢”,“失树为舟”等说法。如上所述,当时大部分劳动工具和战斗武器都是从森林中的产品衍生出来的。在人类发明使用火之前,人们的物质生活主要依靠森林环境,离开森林谋生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

二、农业革命和农业文明

农业革命的出现

大约一万年前,人类开始有意识地从事粮食种植。他们开辟了农田,驯化了食用植物,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文明时代的开始。托夫勒称之为第一波。有了农耕,人类的食物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人类也逐渐结束了流浪的狩猎生活,建立起了一个个村庄。

农业革命是指人类开始种植作物、饲养牲畜的全新劳动实践,以及由此产生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整个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的大革命。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观察并熟悉了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逐渐学会了如何种植作物。世界各国人民在收集经济的基础上,积累经验,自主发明农业。农业革命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立了以开发土地资源为中心的农牧业,使人类从游牧开始定居。

农业革命代表着科技成就

青铜器。青铜最早出现在富含铜锡或铜铅混合矿物的地区,如今天土耳其的安卡拉-托利亚地区。当时,工匠们煅烧这种矿石,冶炼铜锡或铜铅合金。铜锡合金的颜色是蓝灰色,因此得名青铜。青铜的熔点在700℃-900℃之间,低于纯铜在1083℃时的熔点。青铜具有优异的铸造性能,比纯铜的硬度和强度高得多,化学稳定性也更好。因此,青铜铸造技术的发明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为社会变革和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两河流域和埃及,始于公元前3000年。1975年,甘肃省临湘县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了一把青铜刀。它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与石器相比,青铜铸造的发明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铁制工具。世界上铜资源很少,铜的产量不高,用途也有限。此外,铜虽然易于加工,但强度和硬度较差,难以满足砍伐森林扩大农业生产、挖掘和挖掘地下矿藏的需要,尤其是制造更坚韧、更锋利的武器。所以,在长期使用铜之后,特别是在奴隶社会经历了多年的战争之后,人们深深地感到,要想前进,要想赢得战争,就必须找到一种比铜更好的金属材料。人类接触和了解的铁物质是来自外太空的天然陨石。早在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和苏美尔人就知道如何用天然铁制作矛和饰品。铁材料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发展的另一个显著里程碑。随着铁的广泛使用,生产率大大提高了。正如恩格斯所说:铁使耕种更大面积的农田和开垦广阔的林区成为可能;它为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坚固而锋利的工具,这种工具是石头或当时已知的其他金属所不能抵抗的。

陶瓷。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第一次根据自己的意愿利用自然物品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东西。用粘土烧制的陶器不仅改变了物品的性质,而且可以塑造它们的形状,便于使用。它使人们除了烧烤之外还能烹饪食物。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进一步指出:“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所有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通过在准备好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以使它们耐火而引起的。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人们很快发现,成型的粘土可以在没有内部容器的情况下用于此目的。”。

文字。写作是人类记录和交流思想的象征。它萌芽于一万年前“农业化”开始之后。随着从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是先民经过无数年的不断创造和完善,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在发展的早期,文字都是以图画形式出现的表意文字。1959年,山东大汶口出土了一些陶器,上面刻有一些符号,可以认为是早期的原型文字。口语的突破受到时间和空的限制,意味着人类可以完全在书面语的基础上继承人类的智慧和精神财富,让人类完善教育体系,提升自身智慧,发展科技,进入文明社会。

造纸。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杰出发明。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良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布、渔网等植物原料,经粉碎、捣打、抄制、烘干等工序制成的纸,是现代纸的起源。造纸最早传入与中国相邻的韩国和越南,后来传入日本。公元751年,中国造纸术被阿拉伯人向西传播后,欧洲国家出现了手工纸。到19世纪,中国造纸术已经遍布五大洲。

印刷。印刷术与丝绸密切相关。最早的印刷是在汉代的丝绸上使用的。只有到了汉代,雕版印刷才出现在纸上。7世纪传到日本,8世纪传到阿拉伯,12世纪传到欧洲。从而促进人类信息的传播和文化交流。雕版印刷出现在公元6世纪隋唐前后,唐宋时期广泛用于印刷佛经和书籍。北宋清朝时,工匠毕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在印刷技术上有了很大的飞跃。12、13世纪,活字印刷术在亚洲广泛传播。

农业文明的特征

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有了初步的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虽然此时自然是主体,但人类的活跃因素相对增多,对自然活动造成了一些自然反应。例如,人类的发展导致了大量森林的减少,增加了山区的侵蚀率,加剧了河谷的沉积率。同时,外来物种的引入导致了自然物种的灭绝。总之,它自然长期处于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在改造周围自然环境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自然环境。比如中国自秦汉以来,西北地区气候逐渐变干,此时人们开始在西北地区发展大规模农业。农耕增加的大趋势加剧了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使其再也无法恢复原状。但总的来说,人与自然还是可以保持和谐的。

就“农业革命”而言,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无疑是重大而深远的。农业革命不仅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原始野蛮之间最显著的历史分水岭,也是人类文明快速增长的巨大动力。与原始的“采集经济”和“狩猎经济”中自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农业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更精细的农业经济和畜牧业经济,开始了有意识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类逐渐从简单被动的自然资源索取者转变为聪明主动的自然资源开发者和生产者,进而获得了稳定的生命源泉。于是,人类的人口迅速增加,分布区域扩大到空之间,相应的产品交换和社会分工必然发生,乡镇城市的建立成为可能。

总之,是农业革命最终将人类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真正开启了文明史的进化进程。也正是农业革命的强大张力,为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这是一个漫长的前资本主义时期,整个人类文明史实际上是一部围绕农业交替发展的社会文明史,因此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演变和更新实际上是基于农业文明的发展和变化。

三.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

工业革命的出现

18世纪后期,一场积累了几个世纪的巨大经济结构变革开始了。这种变化打破了过去传统农业生产的统一,代之以工业制造的兴起,展现了提高人类社会生产水平的广阔前景。这种变化被称为工业革命。

起源于18世纪英国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开创了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作为动力机械的广泛应用。这场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生产技术上,工业革命取代了手工工厂,用机器取代了手工劳动;就社会关系而言,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并壮大。

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进程

工业文明的第一阶段。瓦特不仅发明了蒸汽机,还与他人合伙建立了发动机厂,从而将技术-生产-运营融为一体,使他的发明迅速成为产品,并迅速应用于生产,促进了技术的产业化。1764年,詹姆斯·哈格·里瓦斯发明了一种纺织机——珍妮机,它一开始可以使用12 ~ 14个锭子。在此之前,有人发明了脚踏纺纱机,但能同时纺两根纱线的纺纱专家几乎和双头人一样少。珍妮机用同一个工作机可以同时纺十几根纱线,说明机床摆脱了当初人们用手工工具时器官的限制。几乎与此同时,理查德·阿克莱德发明了液压纺织机。水利的利用导致了工厂的建立。塞缪尔·克伦普顿很快结合珍妮机和液压机的特点,发明了骡机,证实了现代棉纺织业生产精细棉布和其他高档棉布。就这样,从17世纪80年代开始,纺织工业开始了机械化的进程。18世纪末,蒸汽动力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加快了纺织生产机械化的步伐,使机械化进入其他行业。面对日益增长的机床需求,人们认识到机器必须由机器生产,这不仅促进了机床的生产和机械制造业的形成,而且进一步加快了机械化的进程,实现了生产的初步机械化和社会的初步工业化。

工业文明的第二阶段。1867年,德国西门子的创始人西门子制造了大型自激发电机,最终导致了火力发电厂和水电站的建设,产生了大规模的电力工业、新能源革命和中间工业社会。与瓦特不同的是,西门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写出了《无永磁体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方法》一文,为获得强电流寻找依据,并在实践中制作了一台带电磁铁的自激发电机。但就功能和意义而言,西门子的发电机可以和瓦特的蒸汽机相提并论。从此,工业文明从蒸汽时代进入了权力时代。19世纪末,爱迪生在发明灯泡后开始设计热电厂。很快,美国、英国和欧洲大陆的火力发电厂和水电站开始运行,可以远距离输电。20世纪初,高压输电减少了能量损失,可以将电能传输到更远的地方,使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更加紧密,进而将农村纳入工业社会的轨道。不久,电超过了蒸汽,甚至铁路也电气化了,进入了电气时代。

工业文明的第三阶段。19世纪30年代,法国人首先发明了短距离发送信息的测试电报;后来,英国人发明了电报,并建立了商业电报线路。这是最早的电信。1860年,通信电缆横跨大西洋铺设。1876年,贝尔和格雷同时发明了电话。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罗斯人波波夫同时发明了收音机。陆海空立体通信的电信时代终于到来了。20世纪20年代是广播和电视兴起的时期,先是广播,然后是电视。1925年和1927年,电视分别在英国和美国公开播出。美国于1928年首次尝试播出机电彩色电视节目,1937年率先启动全电子电视节目。

工业文明的特征

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工业革命广泛推动了机器工厂的建立,排挤和取代了以前的家庭手工业作坊和手工业作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业作坊向大型机器工业工厂的过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在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上,从而最终战胜了封建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工业革命加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此后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欧美国家的实力,大大加速了它们的发展。此后,东西方差距拉大。

工业文明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将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推向工业时代,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蒸汽机的发明,货船、火车等交通工具迅速出现,为人类服务。随着电的发明,电灯、电话和其他电器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中。工业文明以人类的创造力和人类的生存需求为基础,以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为基本价值取向。正是在这种人们将征服自然的价值取向的驱动下,工业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资产阶级在其阶级统治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是比前几代人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更多更大的”。卢梭曾警告说,工具理性使工业文明过度膨胀,侵蚀了人们的道德理性,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马克思恩格斯还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异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我们不应该过于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会报复我们。每一次胜利都在第一步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个结果往往又被取消。同时指出,仅仅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是不够的。这也要求彻底改变我们迄今存在的生产方式和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

四.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

信息革命

1946年计算机的发明拉开了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序幕。Eniaco是世界上第一台美国制造的电脑。它用了18000个电子管,是一个巨大的庞然大物,占据了一个10米宽15米长的大厅,重达30t。它不仅体积庞大,而且耗能惊人,相当于180 bar的电炉。1978年出现的微型计算机F8,只组装了几个大规模集成电路,功能和Eniaco一样,但体积只有1/30万,重量不到0.5kg,功耗不到3瓦,可靠性提高1万倍。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许多科研机构、学校等机构将其计算机连接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尝试将不同的局域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联网。1993年9月15日,美国克林顿政府为了振兴美国经济,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正式启动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

在信息时代,信息是比物质和能量更重要的资源。信息的产生、发布、使用和整合将成为经济活动的枢纽,对整个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世界上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也是第一个进入信息时代的国家。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问世,这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起点。互联网的普及是美国社会开始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推动了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目前,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已经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转变。总的趋势是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整个社会也在向信息社会转型。追踪人类社会进步的足迹,我们可以找出划分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

第一,信息处理技术的革命性变化。电子计算机代替人脑进行快速信息处理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半个多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经历了五六代的进步。它的信息处理速度已经超过了每秒万亿次,或者说高了几千倍;其功能从高速发展到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化。其型号实用,在大、中、小、微领域齐头并进。计算机在全社会的普及表明它已经成为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

第二,劳动力构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据统计,1956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白领人数超过蓝领人数。这标志着人们工作方式的决定性变化。以传统手工劳动为主生产实用产品的劳动者数量越来越少,以脑力劳动为主处理信息的管理劳动者数量越来越多。这导致劳动力的构成和质量发生了根本变化,并成为社会信息化的必要条件。

第三,全球传播的实现。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人类航天飞行的开端。而且它在地球卫星上装载了无线电通信设备,使其成为最大的无线电通信中继站,为实现全球通信提供了可能。卫星通信技术实现了世界上任何两个地方之间的联系和通信,为蓬勃发展的电信业插上了不可阻挡的翅膀,成为推动全球信息化的重要技术基础和强大动力。

第四,信息产业的崛起。信息产业是指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以信息服务、技术开发和信息产品制造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当人们对信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信息与物质、能量一起成为经济活动中的战略资源,并日益显示出它对整个经济发展和改变人类生活面貌的巨大作用时,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是客观的、必然的。一旦形成,就以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速度迅速发展,迅速成为信息经济的先导和信息社会的支柱产业。

第五,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武装了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改变了工作和生活的所有方面。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自动管理工农业生产、商业经济、交通能源、科研教育、政治军事乃至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手工管理信息的局面,从而将人类社会的进程推向了信息时代。

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的演进

首先,人类需求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出现。数字计算机的发明开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主导作用的新时代。60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计算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断演变和扩大,引发了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系列技术进步。显然,信息技术是信息化的“根”。

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信息革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人类生产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新的飞跃,导致了信息革命的发生。恩格斯首先给出了工业革命的定义。他说:“工业革命是指生产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飞跃”。

第三,信息生产力引发了全球信息化进程。就像工业革命催生了工业生产力,引发了世界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一样,信息革命催生了信息生产力,引发了世界信息化的历史进程。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工业化将英国工业革命推向世界;信息革命发生在美国,信息化将信息革命推向全世界。

第四,信息化将人类社会引向信息社会。就像工业化进程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引向工业社会一样,信息化进程也将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引向信息社会。因此,信息社会已经成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概念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第五,信息社会的演进催生了信息文明和信息主义。

因此,信息化理论体系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信息技术→信息革命→信息生产力与信息化→信息社会→信息文明与信息主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趣投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qthbsb.com/gupiao/610772.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网上商城货到付款 网络购物, 你选货到付款吗? 下一篇: 补肺第一要药 "补肺丸"真的能补肺么? 知名"维权人士"王海: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