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趣投网 > 股票行情 > 正文

查征信 个人征信查询背后的秘密:查询频繁会影响贷款

导语:本报记者/秦最近很多银行被用户质疑不合理的征信。其中,未经授权的信用查询、贷款结算后的信用查询、短期内频繁的信用查询导致信用评估问题等。据银行业务人士透露,频繁查询信用记录会对客户信用评价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银行不会在未经客户许可的情况下私自查看信用信息,通常会在放款前、放款中、放款后进行查询,但不会过

本报记者/秦

最近很多银行被用户质疑不合理的征信。其中,未经授权的信用查询、贷款结算后的信用查询、短期内频繁的信用查询导致信用评估问题等。

据银行业务人士透露,频繁查询信用记录会对客户信用评价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银行不会在未经客户许可的情况下私自查看信用信息,通常会在放款前、放款中、放款后进行查询,但不会过于频繁;但在具体操作中,也有操作不符合的情况。

据行业分析师介绍,近年来,央行逐步加强信贷管理,金融机构的业务违规现象大幅减少。然而,由于市场环境和业务模式的快速变化,现有的信用管理模式难以满足金融业务发展的要求,需要得到促进。

个人信用信息经常被调查

最近,金融机构非常重视用户个人信用信息的查询。国有银行客户王先生告诉记者,5月份,他在另一家银行准备办理个人贷款时,查询个人征信,发现从2月份开始,每个月都有这家国有银行的征信记录;后来办理贷款的银行因为征信频繁,信用评分低,拒绝了贷款申请。“这段时间我没有在这家国有银行办理过信用卡、贷款等任何业务,也没有任何信贷业务仍然存在。没有我的知识,很难了解我的信用信息。”王先生这样说。

不仅仅是王先生,最近很多银行用户都遇到了银行查询和征信的问题。

来自山东的刘向记者透露,他之前曾在一家私人银行贷过款,去年已全部还清。但今年1月底,银行的征信记录出现了,查询原因是“贷后管理”。刘先生说,今年3月,该行还进行了两次贷后管理征信。“贷款是去年结清的。你为什么要进行三次和两次贷后管理征信?”

其实不仅仅是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也是。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用户说,他已经使用该银行的信用卡很多年了。今年1月份贷款买房的时候发现,过去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银行的信用卡已经查询了我的个人信用12次。“打算办理房贷的银行认为我的征信有问题,没有批准。”

金融机构的业务如何触发用户的征信?根据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相关业务人员的说法,征信需要用户授权,如贷款申请、信用卡处理、信用卡分期、信用卡额度调整等,或者在房贷等业务逾期时,可能会进行个人征信。

“用户授权一般通过纸质同意书或电子支票的签名形式来确认,电子渠道要求用户主动授权并验证身份。对于某些业务,如果用户在放款前确认授权,放款期间和放款后的监管不一定要单独签署同意书。PBOC信用报告将显示这是一个贷前调查还是贷款维护调查。”上述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相关业务人员如是说。

北京大学金融情报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新海表示,在一般的个人信贷业务中,信贷机构和消费者签订信贷合同,包括信贷查询的授权许可。消费者的征信报告可以在征信合同范围内查询,征信合同以外的查询需要另行授权。

部分零售业务人士还透露,部分银行在贷款协助等业务上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如果客户通过第三方提交贷款申请,也会引发银行征信。

事实上,信用查询涉及金融机构办理贷款的贷前审查、贷中监管和贷后监管。某国有银行广州分行零售业务负责人透露,客户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一般需要查看贷款申请人、共同借款人、担保人等的征信报告。在信贷批准之前;如果贷款获得批准,在后续的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过程中,还会查询信用报告,查看信用信息是否有负面变化。

某城市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相关负责人透露,征信是在银行征信前置系统中进行的。首先,贷款业务经理发起查询申请,输入查询信息的主要信息、查询原因,并上传客户的贷款。申请、征信授权等相关信息,发起查询申请;之后由客户经理所在部门领导审批申请,检查信息是否完整合规等。如无异议,提交查询申请至下一环节;最后,分行的查询员对申请进行复核,如果没有问题,完成报告的查询。对申请材料有异议的,驳回查询申请,由发起方补足信息后重新提交查询申请。

在贷后监管的信用查询中,上述私人银行相关业务人员告诉记者,一般金融机构会定期查询客户的最新信用信息,以判断用户是否有新的融资和贷款,是否有逾期、欠息、展期或借入新的等情况。,这是银行的常规操作。

频繁的信用查询会影响贷款

在关于信用信息查询的争议中,很多用户认为频繁查询个人信用信息报告影响了他们以后的信用业务。

刘新海指出,总的来说,贷前审查不仅要注意是否有逾期记录,还要看用户目前的债务情况。如果用户在短时间内频繁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可能会存在长债风险,影响其综合信用评分。

关于个人客户信用报告的内容,上述城市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集中在贷款机构数量、查询数量、逾期情况、透支情况和舆情情况。“如果客户在短时间内信用查询过多,会影响贷款审批结果,包括不符合准入要求,影响客户利率定价。”

另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个人信用报告在一定时间内因贷款、信用卡审批等原因多次被不同银行查询,但信用报告中的记录显示在这段时间内没有获得新的贷款或申请信用卡,可能表明客户已经向多家银行申请贷款或信用卡但失败,这些信息可能对获得新的贷款或申请信用卡产生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各种金融业务的办理导致个人征信增加之外,金融机构违规经营的情况并不少见。

根据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公布的一份刑事判决书,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饶、地方银行谭均因非法获取和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受到处罚。

此外,邵阳银保监分局今年3月开出两张罚单,新宁联黄龙信用合作社原主任杨、开发部经理邵因泄露个人信用信息被监管处罚。

刘新海认为,违反信用调查的行为一直存在。最近相关投诉增多,除了个人违规操作谋取私利外,还与监管检查收紧有关。“最近,央行逐步加强了对金融机构信贷违规行为的检查和监管,暴露出来的问题增多了。金融机构也相应加强了这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其实现在比以前好多了。"

某城市商业银行回复《中国商报》记者称,央行已逐步收紧信贷管理工作,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违规行为零容忍。近年来,对金融机构的处罚和罚款数量有所增加;我行一直紧跟监管要求,从政策、制度、人力等方面全面升级,确保符合信贷管理监管要求。

刘新海指出,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征信业务有严格的管理,有标准的合规程序,都是通过授权批准金融机构申请一定数量的征信账户;根据合规要求,与征信系统连接的金融机构查询人员需要获得信用用户授权后,才能登录中央银行授权账户和密码进行查询。“为了加强监管,中央银行现在对每次或一段时间内每个账户的查询次数都有限制。如果超过上限,将被监控和跟踪。”

此外,刘新海进一步指出,随着服务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金融机构为满足业务需求而进行的信用查询数量不断增加,各业务环节的需求不断上升。原有的授权模式合规成本高,难以满足效率和便捷的需求。有时,银行可能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合规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刘新海认为,随着网上业务和智能业务的转型,监管应从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水平上进行适当改变。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趣投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qthbsb.com/gupiao/602355.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中国数字货币最新消息 关于中国央行数字货币 重磅消息都在这儿 下一篇: 花呗还款可以延期吗 花呗上线延期还款功能 延期账单下个月需要一次还清